前幾天在整理東西時,意外找到了當初申請音樂研究所時的資料,因而發現一件自己覺得很奇妙的事情。

我先解釋一下狀況好了。在美國將音樂演奏、音樂教育、以及表演者健康促進相結合的方向,大概還是近二、三十年來的事,因此就我所知,著重或提供這方面課程的學校不是很多(不過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但這幾天在翻閱那些我當時的申請文件時,卻發現這幾所接受我的學校,其實都頗重視這個領域。也就是說無論當時我選的是哪個學校,我大概都會走上現在這條出國前史料未及的路吧!雖然以前的我非常鐵齒,但現在好像有一種冥冥中註定要走這條路的感覺(不知道為什麼而起了一陣雞皮疙瘩)…

而人的際遇也還真是一連串偶然碰撞意外的奇妙機遇組合,許多看似無關緊要發生的平凡,卻真沒料到與未來環環相扣。想想若當初不是因為表姐在紐奧良(New Orleans),我就不會去那裡,那大概不會因為種種的原因而有著戲劇化的留學歲月,也不會遇到我室友;而若不是因為我室友,我大概就不會去申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吧!?

記得當初打算音樂系學士畢業後,再撐一年把研究所念完之後就要回台灣。卻沒料到卡翠那災後(Hurricane Katrina),我念的系所因為經費不足而被迫關閉,讓已經開始修研究所課程的我,頓時像孤魂野鬼般無所寄託,焦躁不安、而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我室友提議去她以前的大學: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看楓葉。久聞此校不僅風景優美,且擁有及產出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為教育、傳播、文、理等各科之學術研究極具聲望的世界級綜合大學。當時想說,既然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可能要回台灣了,就趁回國前到處走走吧!

沒想到才剛到麥迪遜(Madison, WI),就立刻愛上了這個平靜而美麗、且生活機能優良的小城市。當室友興奮地說:「我以前在這裡....在那裡...」,我不禁神往脫口而出:「哇!在這裡念書一定很棒!」於是室友戲說:「妳要不要申請看看?如果妳在這裡念書,我以後就可以回來玩…」

因此在她的慫恿下,我們半開玩笑地繞到了系館,在入學許可處的秘書親切地帶領參觀了一番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拿了音樂教育研究所的申請表。(哈!哈!我想她鼓勵我讀這裡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因為想回Madison玩時,有免費的房子可以住吧! )

2007年秋季班開學前,我正為了選課而煩惱,因為還差一個學分才能達到選課的下限,卻不知道該選什麼。當在Humanities Building (音樂系系館所在)的樓梯間踱步時,忽然有一張傳單從牆上掉下來,原來是一張課程的廣告: The Feldenkrais Method for Performers (為演奏者所開設的費登奎斯課程)。雖然傳單上對於此課程完全沒有解釋、只註明了上課時間和地點,但是這個奇怪的名字已經足夠引起我聽課的興趣,心想:「反正前兩個禮拜都可以加退選,聽聽也沒什麼太大的損失」,因此我二話不說就立即就選了這個課程。

記得那是星期五的下午四點,當進入教室時,覺得有點疑惑,為什麼沒有課桌也沒有團練的椅子呢?放眼望去,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張足夠兩到三人躺下來大小的地毯,散落在樂團排練室的地板上。看著少數一兩同學從容地挑了一張地毯坐下來,我也就跟著一樣畫葫蘆坐了下來。

這時,一個有點胖胖的、看起來很有趣的教授,笑咪咪地走進來說:"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the Feldenkrais Method for Performers!"(歡迎大家來到"為演奏者所開設的費登奎斯課程"。) 他接著說:「這堂課程和其他嚴肅的課程(如:研究方法或音樂史)是不太一樣的。我的要求很簡單,首先,請大家剛開始千萬不要閱讀有關"費登奎斯"的文章或書籍。請輕輕鬆鬆地來這裡,並讓自己舒服一點,不要緊張,也不要擔心被當掉。因為這堂課不需要來用分數來討好你的教授,這是為了照顧你自己而上的課程。

而每週二的課程,請大家輪流自願上台演奏,我們會用The Feldenkrais Method的方法,來幫助各位同學,看看能不能克服一些自己的困境,不過如果你不想上台也沒關係,不用勉強。

除了出席這每週五的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 (ATM動中覺察)課程、以及每週二的大師班之外,功課嘛也很簡單。每週請回家聽著CD做一堂ATM,並寫下日記。內容不需很長,大概三到四句就可以了。寫什麼呢?請大家誠實地寫下自己做完課程之後的感覺或疑問。如果說沒有感覺,就寫:"I did not feel anything."(我什麼都沒有感覺)也沒有關係!因為這是為了你自己而記錄的,不需要花時間去寫得很花俏來討好你的教授。

而這堂課沒有期中考,但在期末考前兩週,我會發幾篇有關於The Feldenkrais Method相關的文章讓大家閱讀。期末請交一篇五到七頁的期末報告,來闡述這一個學期學習The Feldenkrais Method 的經驗。就這樣,很簡單吧!請享受The Feldenkrais Method的課程吧!

我心想:「不會吧!? 哪有這麼好的事???其他的課,光看課程大綱就已經覺得重到喘不過氣來,天底下還有這麼輕鬆的課?沒多少東西要讀?也沒有考試?怎麼好像有點混?」當我轉頭看看其他同學,除了那幾個看起來是老鳥的同學之外,其他同學看來也是很疑惑。

好幾個同學急著舉手問道:「真的沒有感覺就寫沒有感覺嗎?那評分的標準是什麼呢?那期末報告要用什麼格式?Chicago Style MLA….」老師立刻笑著說:「Hey! Hey! Relax! 放輕鬆點,只要照我剛剛說的,我保證大家都不用擔心分數,OK? 記得,這堂課不為別人,是為你們自己上的,好嗎? 不要擔心!真的不要太擔心!請大家放輕鬆吧!那麼,現在我們來上一堂短的ATM (動中覺察)好嗎? …」

望著欲言又止的大家,教授Uri Vardi微笑道:「那現在,就請大家躺下來吧…」

聽到Uri 這麼說,大家只好不再發問,紛紛躺了下來…。

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上ATM (從動中覺察)的課程時,感到很疑惑,因為與一般肢體運動課程不同的是,Uri僅以口述的方式來給與動作指令,幾乎沒有動作的示範,因此有時不是很確定自己做的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請大家想想看,無論是學瑜珈、學游泳、學打籃球等各類型有關肢體動作的課程,是否老師都會親身示範呢?如果不示範,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太清楚老師的意思而無所適從呢?)

而我發現不只是我,當很多同學不確定自己是否做對時,都瞄來瞄去,想要看看有誰比較厲害或比較清楚了解,然後偷偷模仿那個人,深怕自己是唯一那一個不知道、或是看起來最笨拙的人。我也發現,新學的東西時,當沒有一個 "正確"的示範、或沒有人來糾正我,我會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我發現,我自己會不斷地問自己:「是這樣嗎?我做對了嗎?」我渴望一個"有權威"的人來告訴我: 「沒錯! 怡如,你做的是對的!」我討厭自己處於困惑或搞不清楚的狀態,我需要一個人來肯定我沒有做錯,因為這樣,我才有相信自己的信心。

而奇怪的是,儘管大家做的動作都有一些不太相同,Uri幾乎從來不糾正任何一個人,他只說:「不要看別人,自己做自己的。」因此大家只好做著不確定、也不知道合不合乎標準的動作,繼續下去。

除此之外,Uri 要求大家以輕、巧、慢的方式,重複進行同一個動作十至二十次。我記得自己不是很耐煩,於是腦中的思緒便開始亂飛而想著:「好無聊喔!時間怎麼過得這麼慢,真浪費時間,早知道這個時間應該去練長笛…我應該退選這堂課吧?實在是很浪費時間…」我每隔五分鐘就瞄一下手錶,看看什麼時候可以走,因為就算是星期五的晚上,是很多人出去玩的時間,我還是應該趕快回去念書。

當時,從音樂演奏轉念音樂教育的狀況,再度勾起我多年前,從台灣的新聞系轉念美國的音樂演奏學術科跟不上的噩夢,加上初念音樂教育的我,需要去全美排名第一的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所(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修課,因此雖然才開始第一個禮拜UW-Madison的課程,卻讓我戰戰兢兢,絲毫不敢鬆懈。

不過大出我意料之外的是,當課程進行到最後,教授要求大家從地上慢慢爬起來,靜靜地站著,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再前後左右來回走動時,我發現自己身體變輕、變高、視線變地清明,全身也輕鬆了許多,好像剛睡了一個好覺、換了一個身體般舒服極了!

我緩緩地步出教室,看著夕陽,望著依稀轉紅的楓葉,涼風徐徐地拂過髮梢,覺得好久好久好久沒有這麼悠閒的感覺了……。

回想當時的我,其實私下暗自為自己的動作快而自豪,因為我覺得自己說話快且反應靈敏,好像很聰明的樣子。但大概是由於在ATM中老是要做慢動作的關係,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我逐漸開始意識到,日常生活中的自己其實不是動作快,而是很著急,也常常不知道在趕什麼。說實在的,我走路雖快,卻常撞到東西或跌倒;紅燈等個兩秒,就想闖過去;網頁等了三秒沒開,就想重新開機;而當英文沒有辦法說得和中文一樣快時,就對自己不耐煩……

忽然間,以前紐奧良長笛老師Patti Adams的一句話在耳邊響起:"Yiru, you should be patient with yourself!"(怡如,你應該對你自己有點耐心!) 我憶起自己常常發生一些小意外的狀況: 我做菜老是切到手或燙到手、老是掉東西或找不到東西、又老是撞翻東西、丟三落四、忘東忘西,雖然我常常想要快一點出門,卻常為了清理不小心打翻東西而遲到…。我時時懊惱這樣粗心大意的自己,卻又不自覺地一犯再犯…。

但…原來道理這麼簡單--- 「快,並不等於聰明;慢,也不代表笨。如果有耐心一點,想清楚,小心點慢慢來,不要著急,不就可以避免這些不必要的意外狀況嗎?!」

不過話說回來,人大概就是這樣子,雖然很多週遭的人已經提醒過相同的道理,當沒有真切體會時,就會把這些忠言當做耳邊風,絲毫不在意。

感謝的是,在The Feldenkrais的課程中,我由身體動作的經驗,而深刻體會到自己的沒耐心、並且真心想要改變。雖然現在有時還是很急,還是有點毛燥,但已經比以前好多了(因為要跳脫既有的習慣與行為模式也是需要時間和耐性的)。而當在現在年紀還不算太大,也還沒有因此而發生重大意外前,能意識到自己的習性,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不過意識到自己的沒耐心和急躁,只是開始這個課程的第一個收穫。雖然當時不太了解、也不太習慣這個與眾不同的The Feldenkrais Method,也還是搞不懂Uri到底在賣什麼關子,但我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The Feldenkrais Method的課程中,也因此在這不斷探索的旅途中,逐漸了解真正的自己、以及自己真正的需要。

 關於 "誰是Feldenkrais"請見 http://yiruchen0409.pixnet.net/blog/post/7238297

 關於 "什麼是The Feldenkrais Method"請見 http://yiruchen0409.pixnet.net/blog/post/289117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ruchen04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