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在進入討論之前,今天還要再講一個故事,一件我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念研究所時發生的一件事。(不好意思,今天的文章有些長,大家可能要有點兒耐性喔!)
故事的主角,是音樂教育研究所非常重要的一位教授。而這位教授,不僅在專業研究領域上是屬一屬二的人物,著作等身,亦是刊登於全球代表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期刊上的常客。有時讀著她傑出的研究論文,實在很難相信眼前這位親切且心胸十分開闊的教授,就是赫赫有名的那一位。
這天,和往常一樣大家進行課堂討論。班上的一位同學,是某中學的教務主任,年約五十多歲。當時我們正討論到目前中學的音樂教育困境,不巧,這位同學卻與老師的意見有些出入,雙方意見迥異、僵持不下,於是這位同學不禁脫口而出:「可惜的是,妳已經離開中教學的環境一陣子了,現在的狀況……」
這時,老師竟一反平常心胸開闊的態度,忽然採取非常防備的姿態說:「雖然我離開中學教學的環境一陣子了,可是我的女兒正在念中學,我又是好幾個中學音樂教育的顧問,加上最近做的研究…等,無論是從家長的角度,或是顧問的角度來說,我都還是很稱職的。」
大家被老師的反應嚇了一跳,因為老師並沒有針對問題做出回應,似乎只有對自己的立場辯護,實在不像她平常認真研究、開放討論的態度,最後氣氛有些尷尬,最後直接下課、不了了之。我當時也沒掛在心上,想說老師大概今天心情不好。
下星期同樣的時間,同學們又聚在教室裡,大家也都似乎都忘了這回事。這時老師走進教室,和往常一樣把東西往桌上一放,卻面色凝重,不發一語。在大家到齊之後,老師猶豫了一會兒,似乎有些難為情地緩緩開口:
「還記得上星期最後的狀況嗎?我想先跟大家說聲對不起。
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些麼,但是這件事情如果不處理,我沒有辦法繼續上課。因此在課程開始前,我想要占用大家十分鐘的時間,不知道大家願不願意挪用一點時間讓我討論一下這件事情?」
大家不知道老師到底準備說什麼,不約而同地點點頭。接著老師地說道:「上星期下課之後,我心裡一直感到不舒服,感到很悶。當天晚上吃不太下飯,半夜翻來覆去、無論如何都睡不著,我對自己那天的反應一直無法釋懷。我也被自己有那樣的反應嚇到。說實在的,我認為我當天的反應並不是一位老師及做研究者該有的態度,但是沒辦法,已經發生的事就已經發生了,我只能來檢討一下為什麼,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反應。受不了這樣翻來覆去,我只好把我先生從睡夢中挖起來陪我討論。
不過在討論這件事之前,我要先談談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
老師頓了頓,低下頭來:「從小,我是個非常喜歡音樂孩子,我也很幸運地進了當地最好的音樂學院,本以為我的夢想成真了,但進了音樂學院之後,我開始遇到非常多的挫折,我這才發現,自己有一個無法克服的障礙---我是個不能上台的人。
在台下,我可以彈奏非常多困難的曲目,也都彈得不錯,但不知為什麼,我就是無法上台,我有著非常嚴重的舞台恐懼症,到今天為止我都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不過既然大家都是念音樂的,就都應該能想像,在音樂系裡,尤其是早期的音樂教育系統裡,無論彈得有多好,若在台上無法有好的表現,這位學生就是失格,就被認為不是位好的音樂家。因此我不是好的音樂家,雖然我非常努力練習,我仍然不是個好的音樂家。
既然我無法上台,就等於我沒有資格念音樂系,我是個失格的學生。在花了很多時間不斷地在掙扎、努力後,我依然沒有辦法克服障礙,最後我只好轉系,轉去念文學,又轉回來念音樂治療。但念了一陣子之後,我還是覺得很不開心,因為音樂治療離音樂太遠了,而我又實在太喜歡音樂,只好又轉系,轉到最後,就轉到靠近音樂多一點的系---音樂教育。
也許因為這樣的經歷,我非常害怕被別人認為我“不夠資格”,因此任何事情,我都願意比別人多花好多倍的努力去學習。我在念博士班的時候,正值懷孕期間當中,別人的論文寫兩三百頁,我寫六七百頁。也因為壓力過大,兩次在生死之間徘徊,更造成生產的時候難產,生了超過48個小時。(接著老師講了幾個自己的故事,但我記不得了…)
換言之,我做事情努力的程度足以殺了自己,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間該休息,什麼時間該停,就像是一個填不滿的黑洞,讓我不斷地努力再努力;我也從來不懂得去欣賞自己的成就,無論得過多少獎,做過多少重要的職位,對我來說,那只是一種幸運而已,我怕別人發現我其實很差,我沒有資格坐這個位置。甚至當成就越多時,我就越害怕,因為怕別人拆穿我,發現我其實很糟,因此我只有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老師嘆了口氣,繼續說道:
「不過在一次研討會上,我認識了一位做心理研究的學者。她看我整天都很憂鬱、愁容滿面,每天除了努力工作之外,還是努力工作。在談了一陣子之後,她告訴我,我的狀況,很像一種還沒有被正式列入醫學辭典的精神疾病,而這個疾病的名稱是: Impostor Syndrome,雖然資料不多,但也許我應該找相關的研究來讀讀,看看自己是否真是這樣的狀況。」
「什麼是Impostor Syndrome呢?」大家不禁問道。
看到大家對此感到興趣,老師逐漸恢復了一些笑容:「impostor,這個字是『騙子、冒充者』的意思,而syndrome 是『症狀』。Impostor Syndrome,最有名的例子或是起源,來自一位女律師。這位女律師從小的家境非常貧困,生長在社會階層的底端。但她不服輸,因此非常勤奮地讀書,在非常非常努力之後,她成為律師界的佼佼者,成就非凡,成為名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
她努力經營一個完美的形象,無論是衣著、打扮、事業、家庭,她成為一個兼顧家庭以及事業的女強人典範,當所有人稱羨她的成就之時,卻不知道她有著一種不為人知的狀態,她非常害怕別人知道她的出生背景。她花了一切的努力掩蓋她的歷史,她怕別人發現,自己其實很糟糕。她從不認為自己的成就是一種成就,她沒有辦法欣賞自己,她認為她的成功只是一時的幸運,只是因為別人沒有看到她的真面目罷了。不但如此,她更覺得每天都好似戴著面具生活一般,她是一個騙子,是一個冒充者,她不配坐現在的位子,成就越多,爬得越高,她就越害怕。因此為了能符合她做這個位子的資格,為了不被拆穿,她每天只好發瘋似的努力。」
老師神色凝重地說:「也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這樣的現象,但若這樣子的狀況足以危害到你的生活,而你每天處於憂鬱、害怕、焦慮的狀況,努力到快把自己逼瘋時,你可能就要專家的幫助了。
研究顯示,由於社會環境的原因,女性罹患此症狀的比例超出男性很多倍,尤其是女的碩博士班研究生,很多人併發憂鬱症,或被認為沒有自信(low self-esteem),其實很多都和Impostor Syndrome有關。這是一個不容被忽視的問題。」
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但這時我卻低下頭,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老師接著對大家說:「我並不是要對我上星期的反應做辯解。我知道自己有Impostor Syndrome的事情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以為我已經好了,但那天被說:『我離開中學教學領域很久了…』這些話時,我有些失常的反應,在檢討之後,才發現原來Impostor Syndrome又跑出來作祟。坦白說,我昨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我不想來上課,也一直猶豫該不該像大家說出這些事情。雖然我不曉得該怎麼處理上星期的事…但無論如何我還是決定說出來……」
後面的話我已經聽不清楚了,我只能低頭不斷地流淚,因為,因為老師說的是我啊!(雖然我沒有她們成就:P),之前的文章已經有提及我讀音樂的經過。半途出家的我,比其他同學少學了將近8至10年的長笛,因此就算考進了學校,和大家一樣辦了音樂會,也一樣順利地畢了業,卻常常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念音樂系。
在美國求學的這些年來,除了念書之外,我幾乎沒有別的生活。每年的寒暑假,別人飛去各個地方遊玩,而我大多是到不同的學校去參加額外的課程,考別的執照。除了努力,再努力,因為我最怕別人認為我不夠資格、我不配。當時我以為我患嚴重了憂鬱症,到那一天起,我才知道自己快把自己逼瘋似的讀書和練習,還有這個原因---Impostor Syndrome。
聽了老師的一席話,我不發一語,我無法像他人一樣悠閒地聊著自己的困難,我說不出話來…。不想被其他同學發現自己的狀態,於是我擦了擦淚水,定了定神,再度抬起頭。沒料到,這一抬頭卻正好與老師的視線對上,沒有任何的言語,但我們卻在彼此的眼中看見自己。
一年後,當這位教授在准許我畢業的文件上簽名時,凝視我的雙眼,認真地看著我說:「妳好點兒了嗎?」我不禁再度淚流滿面,點點頭說:「謝謝妳說出妳的故事,從聽到這個故事開始,我就好多了,聽到人跟我有一樣的狀況,我覺得自己不再孤獨,我不再活在暗無天日的地獄裡。」教授溫暖地抱著我:「我很高興我當時決定說了出來。那實在是非常艱難不是嗎?我們自己都要好好照顧自己。恭喜妳傑出地畢業了!」我們相擁而泣。
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我學到很多,遇到了好幾個對我人生影響重大的導師。在這裡,我見到非常多享譽國際聲譽的學者,他們赫赫有名卻毫無架子、從不虛張聲勢、從不矯揉造作;在這裡,我學到的不僅是嚴謹做學問的態度,我也學會誠實,一種面對自己、學生、以及學問的那種真誠、負責和不虛假的態度;因此我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大師,我也領略到什麼是真正的大師風範。也也許是這樣的學習,當我在這裡寫部落格時,我希望自己能儘量真誠地面對自己以及讀者,因為我認為這是應有的態度,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有些困難的事...。
不好意思有點扯遠了,回到正題。如果大家有讀我之前的文章的話,應該也會記得我提及自己在美求學時,憂鬱的狀況常反反覆覆地一再發生。多年來,一直認為自己有憂鬱症(Prelude 前奏3--- On The Journey 3),認為自己有著卡翠那颶風逃難災後受創(Prelude 前奏4---On The Journey 4 )(隨筆3 (上)---Murmur about Pain & Trauma (2)(隨筆3 (下)---Murmur about pain (3)),而在聽了老師的故事之後,我認為自己有著Impostor Syndrome的狀況。意識到Impostor Syndrome的狀態,的確讓我對自己釋懷了許多,憂鬱的情形也減少了許多。但事實上,直到這一次十月Feldenkrais的師訓之後,我對自己的了解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才找到更清楚的蛛絲馬跡。
我發現,對我來說,自己無論是憂鬱、焦慮、恐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等心理疾病的狀態,其實都只是一種很表象的狀態。因為當我把表層的狀態剝掉之後,我發現,這些狀態其實是一種原始情緒的偽裝,這都來自一種原始情緒---“恐懼”(fear)。這樣的恐懼,是包含著各種不同的原始恐懼,如:怕被拋棄的恐懼、甚至是對死亡的恐懼。
而我在上周六面對哈佛醫生的糾正時,再次面臨了我的恐懼---我害怕「失格」,尤其是在一堆人前當眾被揭穿。若以以從前那種拼命三郎的個性,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大概只能毫無策略地不斷催眠自己:“不要緊張,努力!再努力!”因為我要符合那位哈佛醫生的標準,因此我會固執地抱著“我一定要當一個負責任的人,我不能偷懶”的信念工作,最後我可能會在焦慮中不斷勉強自己努力,然後被害怕淹滅…
可是當我發現自己害怕「失格」,是因為我習慣性的想要表現完美。而我想要完美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我想要大家喜歡我,我習慣性地想討大家歡心,想符合別人的標準而活。反過來說,我怕別人發現我不完美就會討厭我,因為我有著嬰兒時期原始的恐懼---我害怕被別人拋棄。
當能清楚明白看穿了自己的恐懼之後,我發現自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在休息的二十分鐘之內,我能誠實地聽到自己的聲音,我為自己憤恨不平,我也並沒有因為習慣性地逼迫自己去迎合那位哈佛醫生的標準,而貶低自己存在的價值。我想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當時才有能力在焦慮中與恐懼中,跳脫自己平常的思考模式---想出了我那"不負責任"的B計畫(見前文中段黑粗體處http://yiruchen0409.pixnet.net/blog/post/23156963),而在發燒的情況下,撫平焦慮與恐懼,讓自己的工作漸入佳境。這反向的思考,容許自己有更多的選擇,能讓自己不會因為過於要求完美而產生過多的恐懼。因而最後,我沒有被自己的害怕與恐懼限制太多,我能好好地完成任務,我沒有失格。
(當然學習The Feldenkrais Method,以及當場躺下來做一些Feldenkrais的課程,是幫助我的主要原因,也正如同上篇文章Uri說的話(尤其是黑粗體的部分),The Feldenkrais Method的觀點之一來觀看恐懼與焦慮:
如果你只有一種方法做事,可是當這種唯一的方式行不通,而你又沒有其他的選擇時,就會產生焦慮。恐懼與焦慮,往往會讓你顧忌這個、又顧忌那個。要破除這種恐懼,就是要讓你有具備做別種選擇的能力。…也就是說,當有更多選擇的能力與自由之後,恐懼與焦慮消失,你的表現將不再受到恐懼與焦慮的限制。
不過這只是The Feldenkrais Method眾多的方法及觀點之一)
而寫文章的現在,我不禁思索,「恐懼或害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到底佔了多少的比例?我是不是時時被自己的恐懼所受限?因此我留意周遭,發現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你再吵媽媽就把你丟在這裡不理你了! (利用孩子害怕被拋棄的恐懼以控制孩子的行為?)”;
“趕快!不然要遲到了!我怕來不及!(怕被老闆釘?怕失去工作?無法謀生?怕餓死?-->死亡恐懼?)”;
“我怕胖! (怕被人家不喜歡我?被拋棄的恐懼? or 怕不健康?死亡恐懼?)”
“糟糕!慘了!股票又跌了! (錢包縮水?害怕不夠生活?生存危機?死亡恐懼?)”
再多想一點,便發現還有更多更多的例子,甚至簡單如“過馬路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小心……”等等,這些話語彷彿都是因為對未知的將來有著被受威脅的恐懼,而出現的叮嚀。
而這樣恐懼的力量,是否已強大到成為一種無意識的思考模式,陷入其中而不自知?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真的充斥著這樣的情緒而左右著自己的生活? 而在這樣子的狀態下,害怕及恐懼是否往往取代了別的價值?例如:冒險或刺激。所以很多人寧願保守而不願諸多嘗試;寧願找安定的工作,而不願流浪去尋找生命中別的價值。而因為「安全」和「穩定」是那麼的重要,因此努力緊抓著不放,我們「恐懼」失去「安穩」,因此「害怕與恐懼」成為一種慣性的思考模式?而很多所謂的“心理疾病”是不是也在這樣小小的種子下發芽,隨著時間的成長,最後佈下了天羅地網,讓很多人深陷其中,逃也逃不出去呢?
不過弔詭的是,害怕也可以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勇敢皆由害怕而來"。
所以今天的最後分享一段克服害怕的故事
發光的舞者 許芳宜:
當語言被關閉,你的手眼身心將會深深的打開。
這樣的體驗,是我們願意且渴望去嘗試的。
因為,所有的勇敢皆由害怕而來。
(又太長了,過幾天再寫。下一篇中,我會繼續探討這個主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