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本來是上篇文章的後半段,但實在太長了,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成為一篇。所以導言就省了,直接進入主題吧!

~The Necessary Mistakes 必要的犯錯~

如果有機會觀察嬰兒成長過程的話,會發現他們在學習翻身、站立、行走、跑、跳等各種行動時,會不斷地嘗試、失敗、再嘗試,慢慢地,直到成功為止。不過這些失敗是有意義的,因為其中每一次的經驗,都是給與知覺系統反饋的機會,感觀神經系統不但能藉此調整至更精準的方向,同時也能找到更適合的力道來完成動作。因此在這樣自然的有機學習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必要的「犯錯」。因為「學習」是在不斷地嘗試與錯誤中,依隨著每個孩子不同的速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成長與進步而逐漸成熟。

在學習了一年多的The Feldnekrais Method後,有一次在從美國飛回台灣的途中,思索畢業論文的題目與架構時,任意隨手亂寫,乍然間,突然領悟了"必要的犯錯"這個道理,而頓時豁然開朗…這…這…真是一個多麼寬容的學習方式啊!

在飛機上,內心不禁深深感謝起Feldenkrais起來。因為其實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個領悟是一個很大的衝擊,我終於發現,多年來的焦慮,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緣自於此。

以國際學生的身份在外國就讀音樂學院,暗地裡總是有股說不上來的壓力:說寫英文時怕犯文法錯誤,演奏時害怕吹錯音。連聽話都得特別注意,因為就算在美國打混了幾年,英文終究不是母語,所以只稍為一閃神就可能會漏聽,也有可能因此造成誤解而犯錯……,這樣的狀態,實在是和以前在念新聞系當主編時,果決明快處理事情的態度與個性大相逕庭。到美國之後,我做什麼都常常猶疑不定。因為很多事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會因為害怕犯錯而感到焦慮,在容易緊張的情緒、以及完美主義作祟不斷地干擾之下,無法真正心無旁騖地學習,結果更易導致出錯,然後自責。而害怕出錯與懷抱著罪惡感的結果,又會不小心犯錯……,不知不覺地便成為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

但倘若能轉換"不准犯錯"的想法,將錯誤視為學習必經的過程,而能對此一笑置之,那這些痛苦其實根本不必要存在的啊!不是嗎? 唉呀!!!我好像白白受了很多年的苦啊!!!許多的罪惡感與不安頓時煙消雲散。其實許多憂鬱的人格都有著完美主義的傾向若能反轉為這樣的思考會對脫離憂鬱有很大的幫助但也許是因為這樣的深刻,現在的我,對於很多的事情,尤其是在學習與教學時,抱持著與以前完全不同的態度。

在現在台灣的社會裡,很多老師以及父母,都要求孩子們在成長與學習的道路上,凡事都要做得好,不能輸在起跑點上,因此考試不准錯、彈琴不准錯音、不能走"不正確的道路",…,因為在成人嚴苛的世界裡,很多狀態中是被設立高標準而不太被容許犯錯的(例如:醫護業、金融業等等)(可是如果狀況不太嚴重我覺得有時應該寬容些),因此很多家長或老師懷著自己成人世界的焦慮、或完美主義的標準,沒有耐心給予孩子時間和機會從錯誤中學習。

就像是剛學吃飯的孩子,吃飯時掉了飯粒,或吃的到處都是時,我們可能常聽到:「不是告訴過你吃飯要好好吃嗎?又再玩!看!弄得到處髒兮兮的!...」大人們常希望孩子不要"犯錯",能"立刻"接受他們"正確的示範",直接學習"正確的行為"。旁人常常說:不是早告訴過你不要做了嗎?看!出錯了吧!但事實上所有的錯都要自己犯切身的經驗得以印入腦中,才學得到才會深刻

話說回來有的時候孩子的肢體發展尚未成熟,例如他們無法感覺嘴巴在哪裡許多細小的動作還無法達必須經由一次又一次的碰觸才能熟知手到嘴巴的距離與路徑而完成自己餵食的動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也不認為這些童稚的行為,可能是孩子們用感官來探索以及了解世界的方法,孩子們可能正在以體驗不同的經歷來學習。而事實上這樣的學習,有時反而是一種自然且有趣的深度學習。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然有耐心地由錯誤中天馬行空地學習,更可以是發展創造力以及想像力的最佳途徑。

其實,Feldenkrais相信的"The Necessary Mistakes(必要的犯錯)" 並不是什麼冷僻的理論,他的觀察正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心理學教授桑代克(E. L. Thorndike1874-1949)看法雷同,因為桑代克教授的教育理論正是以Trial-and-Error Theory of Learning (嘗試錯誤學習理論) 為基礎立論。而這樣的學習法,早已經大量的運用在近二十年來的外語教育中。

記得之前參加TESOL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的師訓時,賓州大學的教授就強調,學習第二外國語的會話時,剛開始的任務是fluency building(發展說話的流暢度)。為了要讓學習第二外國語的學生敢開口說,並且能說得流暢,學生不能怕犯錯。所以為了能讓他們流利地說,剛開始時,老師不能糾正文法或發音上的錯誤。因為如果一直打斷糾正學生,學生怕犯錯的結果,很可能導致他們未來無法流暢地說。而至於"錯誤"則不必太擔心,因為這些問題會隨著學生的進步,而慢慢越來越少。

所以簡單來說,害怕"犯錯"的焦慮,常常是讓造成學習上的恐懼與障礙的主因。請大家想想看,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害怕過學習哪些科目呢?是怕考數學呢?怕說英文?怕考默寫?還是怕開口唱歌呢?

開始教學工作之後發現,孩子達不到父母或老師的期望時,常是因為他們身心或各種條件尚未準備好,有著些困難或未解決的狀況,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偷懶或意志力不足而已。我的觀察是,如果學習是愉悅、有成就感的,孩子的學習意願通常是高的,甚至會樂此不疲而不願意下課。但是旁邊的人常太過著急,一發現孩子有學習上的困難時,並沒有好好思考問題的癥結點,土法煉鋼式一昧地逼迫或甚至體罰,常常更讓孩子感到焦慮或產生嚴重地挫敗感,不想去上課,甚至拒絕學習。就像有些孩子被逼每天要練一或兩個鐘頭的琴之後就對音樂失去興趣而對學習要求完美的西洋古典音樂學生來說,很多人有上台恐懼症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演出的時候演奏出錯誤的音符。

Moshé Feldenkrais認為在自然而然、不恐懼的狀態下學習,才能真正的學習。想想娃娃在學走的時候會為失敗懊惱不已而自責嗎?他們通常單純而心無旁鶩地一試再試今天站不起來就算了明天繼續沒有壓力地嘗試從失敗中學習直到站起來為止

因此在The Feldenkrais Method的課程中或我的師訓課程裡,通常有著不同於一般學校學習氛圍。因為這是一個自由安全的場域,完全不必害怕犯錯或做錯「錯誤」是學習必然的過程,沒有什麼好羞愧的我們可以對錯誤一笑置之,甚至覺得狀況太有趣了,而禁不住一起捧腹大笑,但卻絲毫沒有尷尬或羞辱的感覺。或者更寬容的來說,沒有什麼是對或是錯,因為每個動作都只是不同的方式或選擇罷了。一切都是實驗,我們要從不同的經驗嘗試中,仔細觀察與感受,依據自己學習的能力與速度,找出此時此刻真正適合現在的方式,而這也才是當下"對的"選擇。

我覺得自己實在是運氣好,有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在這樣的影響下,逐漸地,我比較能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心無旁騖的學習生命中一切的事物。令我訝異的是,這樣不怕犯錯的學習,不但深刻、有趣,而在了解"犯錯的必要性"之後,比較能放膽去做,反而犯錯的機會變小;而對自己無法避免犯的錯誤,也比較不會耿耿於懷而自責不已。當不必要的焦慮與罪惡感消失之後,世界也逐漸光明了起來。

現在,我不但慢慢成為了一個比較好的自我學習者,對於學生也有更多的耐心,也不曾對他們犯的"錯"而發怒。因為我知道,他們只是在經驗中探索什麼是更適合的方法罷了。而如果教不會,不是他們笨,也不是我的錯,只是代表這個方法不適用,那麼就再多花些時間,和學生一起來找找看有沒有新的方法,而每一次的經驗就當做實驗般的嘗試,看看要怎麼樣才行得通。久而久之,學生在不害怕犯錯與學習之後,往往能表現得更好。而當能了解人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犯錯是必要的"之後對於周遭的人事物也會變的比較寬容

我知道這個部落格所寫的論點,常常與社會主流的觀點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就像之前的舉孩子學吃飯的例子,很多父母應該會說:「可是一直亂吃,會沒有規矩,而且我也沒有時間讓他們自然而然的學習啊!」而要再次聲明的是,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告訴大家---"你們是錯的,Feldenkrais或我才是對的,你們一定要奉行我寫的東西"。

而當然,我也知道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絕對不能一點規矩也沒有。我想,這些會成為主流的價值觀或主流的方式,定有它成功或有效之處也有它重要的價值所在。只是很多極端的狀況,有時甚至會把人逼進死胡同裡,而無法逃脫。就像過於規矩或乖巧的孩子,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問題,但有時往往缺乏想像力與創造力,容易壓抑情緒,或常常不快樂。所以,要給孩子多少的空間去由"錯誤"中學習,或多遵照規定行事,當然還是由父母或老師以及孩子共同協調去決定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點在哪裡。

所以寫這些文章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些能觸發思考的看法,也提醒自己和大家,世界上是有很多種的價值與方式,常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我只是想,若在不同的狀況下,能有彈性地運用不同的工具與技巧,並轉個念頭,可能會活得更好也說不定呢!!!

P.S.不知道我想要表達的有沒有說清楚,歡迎大家留言,或提出不同的意見及問題來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ruchen04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